在1990年代,MPLS(多协议标签交换)被创造出来以加速网络连接,至今它仍然是服务提供商、大型数据中心和企业网络的核心技术。本文深入探讨MPLS的基础知识:什么是MPLS?MPLS如何运作?它的优缺点是什么?以及MPLS如何帮助您的公司。
解释 MPLS(多协议标签交换)
什么是MPLS?MPLS(多协议标签交换)是一种数据转发技术,用于加速和管理网络流量。与基于网络地址进行数据路由的其他协议不同,MPLS使用标签路径进行流量路由,从而在私有广域网(WAN)中进行转发。MPLS网络提供安全性和灵活性,构建在一个私有且具有弹性的网络上,可以根据不同站点的需求进行扩展。MPLS提供比标准IP路由更好的传输性能和更高的服务质量(QoS),使其成为需要可靠且强大连接的企业的理想选择,尤其是对于像VoIP和视频会议这样的低延迟敏感应用。“多协议”能力意味着它能够传输各种数据类型,而不依赖于用于组织这些数据的特定协议,从而使其成为一个多功能的解决方案。
MPLS支持在多个网络协议之间进行标签交换。
“多协议标签交换”(Multiprotocol Label Switching)这个名称意味着它可以封装各种网络协议的数据包,如IP、ATM、帧中继(Frame Relay)、SONET和以太网。为了更好地理解MPLS,我们来看看数据是如何在互联网上传输的。通过互联网发送的数据以IP数据包的形式从路由器传输到预定的目的地。为了到达目的地,每个路由器都会进行IP查找(路由),以确定下一个跳点。下一个跳点是根据路由器的路由表来选择的。然后,路由器将数据包转发到下一个跳点,这个过程会持续进行,直到数据包到达目的地。
IP路由使用软件进行IP查找以确定下一个跳点,这会导致较低的转发性能。
使用IP地址和路由表对于大多数互联网应用来说是有效的,但它可能导致较慢的流量转发。另一方面,多协议标签交换采用“标签交换”的方法来处理数据流。标签交换是指系统中的路由器创建一个预定的路径来控制网络流量,从而实现更快的转发。
MPLS通过交换标签而不是执行IP查找,减少了数据包转发所需的时间。
当第一个设备执行路由查找时,它会发现最终目的地路由器以及从“此处”到“彼处”路由器的预定路径,而不是下一个跳点。利用这些信息,路由器会为流量分配一个“标签”。随后,其他路由器将使用该标签来转发流量,而不是进行额外的IP查找。数据包将使用标准的IP路由进行传输,标签将在最终目的地路由器处被移除。
MPLS 是 OSI 模型的第 2 层还是第 3 层?
MPLS被称为2.5层协议,因为它位于OSI模型中的第2层(数据链路层)和第3层(网络层)之间。
MPLS位于第2层和第3层之间,因此被认为是一个2.5层网络协议。
虽然交换是第2层操作,而路由是第3层操作,MPLS使得互联网路由器能够像本地网络交换机一样工作,并可以创建端到端的路径,这些路径表现得像电路交换连接,但仍然传递第3层的IP数据包。MPLS在第2.5层使用标签,减少了第3层资源密集型的查找操作,并帮助创建适用于任何底层协议的转发表。
MPLS 如何工作?
MPLS通过向数据包添加标签,并根据标签上写入的信息将数据包从一个节点路由到下一个节点。
在MPLS网络中,每个数据包都会被分配一个称为转发等效类(FEC)的类别标识。标签交换路径(LSP)指的是数据包可以选择的潜在网络路径。数据包被分配到的路径(LSP)是由其类别(FEC)决定的。所有具有相同FEC的数据包始终走相同的LSP。
每个数据包会附加一个或多个标签,每个标签都有自己的MPLS头,这些头部会被放置在所有其他头部之上。每个数据包的标签提供了一系列的FEC(转发等效类)。路由器可以忽略数据包的IP头和其他头部,而是查看数据包的标签,将其发送到相应的LSP(标签交换路径)。
位于网络边缘的MPLS路由器会在最终用户将流量发送到MPLS网络时,为数据包添加MPLS标签。
MPLS标签由四个部分组成:
MPLS头包含32位(4字节),由四个子部分组成:标签值、实验字段、栈底指示符和生存时间。
前20位 – 标签值:
标签包含MPLS路由器需要的所有信息,以决定将数据包转发到哪里。
接下来的3位 – 实验字段:
实验字段用于确定标记数据包的优先级和在服务质量(QoS)下的显式拥塞通知(ECN)。
接下来的1位 – 栈底指示符:
栈底指示符通知数据包已到达MPLS网络路径的终点,后续没有更多标签需要处理。通常,这表示路由器是出口路由器(egress router)。
8个最后位 – 生存时间(TTL):
这表示数据包在被丢弃之前可以经过的最大跳数。
MPLS 与 SD-WAN:MPLS 的优缺点
MPLS的优点和缺点
MPLS提供的最大优势是它能够支持和管理多种协议和传输媒介。它可以为各种协议创建LSP(标签交换路径),从IP、以太网、异步传输模式(ATM)到帧中继。
MPLS 的优点:
-
数据通信和实时应用的高可靠性,特别是对低延迟要求的应用。
-
能够为不同数据类型分配特定百分比的带宽。
-
能够在同一个MPLS网络上管理各种语音和数据应用。
-
能够为网络扩展提供更多带宽。
-
流量工程可缓解网络拥塞。
-
为多个站点的组织提供创建IP VPN的能力,无需建立复杂的隧道网。
-
能够管理具有不同优先级和服务级别的各种数据传输类型。
-
对单个流量实施服务质量(QoS)和服务类别(CoS)策略,以确保一致的网络性能。
-
MPLS网络管理工具通过一次性在整个WAN上应用设置,使全球范围内的变更更加容易。
-
MPLS网络运营中心(NOC)团队提供卓越的客户服务,他们对客户有深刻的了解。
MPLS的缺点:
-
与其他连接选项相比,MPLS可能较为昂贵,因为它旨在保证高带宽、出色的性能和具有竞争力的SLA。
-
部署和维护MPLS私有连接需要大量资源。
-
MPLS只能在其部署的专用基础设施中运行。
-
MPLS与云系统不兼容,因为它是为点对点连接设计的,这可能限制灵活性和可扩展性。
MPLS与SD-WAN
近年来,业界对SD-WAN的关注度逐渐增加。因此,在大多数IT领导者考虑其WAN架构时,最常见的问题之一是:“SD-WAN与MPLS——哪个更适合我的业务?”
SD-WAN(或SDWAN)应用软件定义网络(SDN)的概念,通过WAN分配网络流量。SD-WAN可以构建一个虚拟网络,该网络与硬件解耦,以连接并集中多个站点。
如果您的业务重视以下几点,那么MPLS将是理想的选择:
-
细粒度的数据包控制:MPLS能够更精确地控制数据包的位置。MPLS网络流量的路由是固定且可预测的,而SD-WAN网络流量的路由可能会有所变化,某些数据包在过程中可能丢失。
-
服务质量(QoS):MPLS服务的一个常见特性是提供保证的QoS和有SLA支持的专用路由。MPLS能够为关键应用提供比SD-WAN更好的QoS,而SD-WAN采用的是尽力而为的方式,容易受到数据包丢失的影响。
-
实时应用:对于需要低延迟和高可靠性的实时应用,MPLS比SD-WAN更为优选。
-
可预测性:MPLS提供比SD-WAN更具可预测性的路由,因为它需要专用的私有线路连接。
-
零延迟:MPLS是一种“交换”技术,每个路由器通过时几乎没有延迟。而SD-WAN则是在所有经过的路由器上进行路由,这会增加大量的抖动、延迟,并可能导致不对称的情况。
SD-WAN是对以下关注点的组织的有吸引力的替代方案:
-
成本和可扩展性:SD-WAN不依赖于任何单一运营商或连接形式,使得您的WAN成本更低,且更容易扩展。
-
无限带宽:SD-WAN没有内建的带宽限制。
-
灵活的路由:SD-WAN的路由更加灵活。
-
SaaS或云应用:SD-WAN与云的集成更为简单。而对于MPLS连接到云,需要建立直接的路径。
考虑EoMPLS伪线方法
随着企业的增长,采用可靠且安全的网络解决方案变得越来越重要。通过我们的全球多协议标签交换(MPLS)解决方案,区域和国际办公室可以大大受益于实时通信、在线协作和云应用。
EoMPLS伪线创建了一个端到端的隧道,用于通过MPLS网络传输以太网封装的流量。
任何MPLS传输(AToM)是基于第二层MPLS驱动的解决方案应用。MPLS不仅能够传输以太网帧,还能支持帧中继和异步传输模式,使其成为一种多功能的技术。通过以太网通过MPLS(EoMPLS)创建伪线,可以模拟单根以太网电缆。这使得服务提供商网络在客户视角下表现得像一根以太网电缆。通过该连接发现的MAC地址是位于EoMPLS伪线另一端的客户设备的地址。从本质上讲,MPLS网络对客户是透明的。
凭借在全球MPLS网络中超过228个接入点(POPs),IPTP Networks在您的公司国际扩展过程中,能够成为您的网络合作伙伴,提供可扩展的广域网访问。
了解更多关于EoMPLS伪线如何为您的区域和全球办公室提供可扩展、安全、可靠且透明的连接。